多年來,南通律師行業中擔任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的律師們,始終立足法律視角,聚焦民生關切,圍繞地方經濟提質、社會治理優化、文化繁榮興盛等領域,建真言、獻實策,展現了律師代表、律師委員的責任擔當與時代風采。
為呈現南通律師在參政議政工作中的積極作為與貢獻,記錄他們履職建言的點滴歷程,南通市律師協會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、宣傳與對外交流工作委員會即日起聯合推出“南通參政議政律師風采”系列專欄,向社會傳遞南通律師的專業聲音與法治力量。
任建國,江蘇君哲律師事務所合伙人,南通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,南通市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委員。五年來,任建國用腳步丈量民情,用專業傳遞民聲,在法理與民意之間,悄然架起一座有溫度的橋梁。
任建國的履職從不囿于圓桌會議。他的調研本上,密密麻麻記著老舊小區里“懸空老人”的嘆息,中小企業在法律迷霧中的掙扎。
那天,在虹橋街道,他遇見一位住六樓的老人,正扶著欄桿一步步往下挪,每一步都像踩在任建國心上。“這不僅是樓梯,更是橫在老齡化社會面前的一道民生考題。”
他轉身扎進社區,一連走訪十余個小區,聽居民傾訴,與物業協商,同社區干部反復推敲。幾個月后,一份《關于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建議》落地成文——既有法律層面的規范指引,又有操作層面的可行路徑。
如今,一部部電梯正拔地而起。看著老人輕松下樓、笑臉舒展,任建國說:“履職的意義,就是把群眾的‘愁盼’變成看得見的‘行動’。”
專業向上,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
身為法律人,任建國深知:法治是發展的護航者。調研中,他發現不少中小企業有強烈的法律服務需求,便提出加強法治供給的建議,推動司法部門開展“法治體檢”、開設專題講座。
理性而不失溫度,是他一貫的底色。參與三十余次司法評查、立法咨詢,他既堅守法律底線,也關注現實可行性。所提意見專業中肯,屢被辦案機關采納。“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,要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。”
“律言通議”,一座橋的雙向奔赴
“律言”,是理性的專業之聲;“通議”,是扎根南通的共治之責。任建國這樣詮釋他打造的履職品牌。這座橋,一端連著法治的嚴謹,一端牽著民生的溫度。
國慶前夕,他望向窗外車水馬龍,語氣堅定:“愿法治成為這座城市最溫暖的底色,讓公平正義的陽光,灑進每一個平凡的日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