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來,南通律師行業中擔任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的律師們,始終立足法律視角,聚焦民生關切,圍繞地方經濟提質、社會治理優化、文化繁榮興盛等領域,建真言、獻實策,展現了律師代表、律師委員的責任擔當與時代風采。
為呈現南通律師在參政議政工作中的積極作為與貢獻,記錄他們履職建言的點滴歷程,南通市律師協會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、宣傳與對外交流工作委員會即日起聯合推出“南通參政議政律師風采”系列專欄,向社會傳遞南通律師的專業聲音與法治力量。
劉娟,江蘇東晉律師事務所律師,啟東市第十四屆和第十五屆政協委員、南通市第十五屆和第十六屆人大代表,南通市律師協會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委員。她曾獲評2021年度第十五屆南通市最美人大代表、2022年度南通市人大代表履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。
劉娟的獨特魅力,在于她精通兩種“語言”:一種是嚴謹的法言法語,另一種是鮮活的民情民意。而她最重要的職責,便是成為一名優秀的“翻譯家”,在兩者之間實現精準、順暢、有溫度的雙向轉換。
除了在會議室的建言,劉娟的“翻譯”工作更多是在田間地頭、社區網格中完成的。
在啟東市南郊村的一場普法講座上,劉娟沒有照本宣科,而是用幾個生動的身邊案例,將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講得引人入勝。臺下,一位老人感慨:“原來法律是這么回事,是為了護著咱們的孩子啊!” 這一刻,劉娟完成了一次精彩的“翻譯”。她的“翻譯”,讓法律擁有了可感的溫度。通過“娟姐說法”和數十次“代表進網格”活動,劉娟持續地將法典中的條文,轉化為守護日常生活的規則。她把復雜的合同風險“翻譯”成企業家能理解的警示,將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盾牌“翻譯”成孩子們能記住的自我保護口訣。她的“譯文”,讓法治從文本走向生活,從抽象走向具體。
她的“翻譯”,讓民意凝聚為變革的力量。劉娟更擅長反向“翻譯”。她將小區電梯安全問題“翻譯”成加強維護管理的監管建議;將家長的教育焦慮“翻譯”成建立家長教育培訓機制的政策提案。作為律協參政議政委員會委員,她系統化地梳理、提煉這些來自一線的聲音,使其成為推動制度完善的精準建言。她提交的關于規范法律咨詢服務公司的建議,因其扎實的“翻譯”功底,已被列為重點督辦案。
她的“翻譯”,參與塑造著城市的法治品格。在更高層面,她參與10余部地方性法規的立法調研,是將專業共識“翻譯”為法律語言的關鍵一環。從推動“拒執罪”落地到參與破產審判調研,她的工作始終聚焦于讓公平正義能以人們看得見、摸得著的方式實現。她不僅傳遞聲音,更參與構建機制。
一位優秀的翻譯家,追求的是“信、達、雅”。劉娟的履職亦然:忠于法律的精髓(信),暢通民意的表達(達),最終達成法治與善治的優雅融合(雅)。她以專業為筆,以民心為基,在南通大地上持續譜寫著充滿溫度的法治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