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來,南通律師行業中擔任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的律師們,始終立足法律視角,聚焦民生關切,圍繞地方經濟提質、社會治理優化、文化繁榮興盛等領域,建真言、獻實策,展現了律師代表、律師委員的責任擔當與時代風采。
為呈現南通律師在參政議政工作中的積極作為與貢獻,記錄他們履職建言的點滴歷程,南通市律師協會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、宣傳與對外交流工作委員會即日起聯合推出“南通參政議政律師風采”系列專欄,向社會傳遞南通律師的專業聲音與法治力量。
黃華雷,江蘇聯佑律師事務所創始人、南通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,獲評2020-2021年度海門十大法治人物、2022年度優秀公益律師類突出貢獻獎、2022年度海門區公共法律服務“全覆蓋”工作先進個人。她是一位扎根南通法治建設的實踐者與建言者,也是群眾眼中的“金牌老舅媽調解員”。
聲音現場:從建議到改變,見證法治落地有聲
“有些聲音,一旦被聽見,就能帶來改變。”黃華雷律師的語氣溫和而堅定。在她看來,律師不僅是法律的踐行者,更是法治進程的推動者。
“推動律師遠程會見平臺建設、破解‘立案難’等建議,一步步從紙面走向現實,讓我真切感受到參政議政的力量。”她眼中閃爍著欣慰的光芒,“這些成果雖不張揚,卻實實在在提升了律師執業效率,也讓群眾感受到司法的便民與進步。”
談及律師如何更好參與社會治理,她認為:“專業是根基,務實是路徑。我們身處一線,最懂群眾所需、所急。南通律協打造的‘律言通議’平臺,正是這樣一個橋梁,讓法律人的聲音更有力、更有溫度。”
作為一名女性法律人,她尤其關注家事審判、婦女兒童權益等議題。“法律不是冰冷的條文,它應有溫度,有共情。我希望通過專業服務,讓更多人感受到法律的守護與關懷。”
深入基層:她是群眾身邊的“法治守護人”
田間地頭、社區小巷,總有她奔走的身影。黃華雷常年深入基層,參與“送法下鄉”“四進四推”等活動,把法律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。
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,而實施的關鍵在基層。”她常說。一句句耐心的解答,一次次真誠的調解,她將矛盾化解在萌芽,把法治種子播撒進人心。
“金牌老舅媽調解員”不僅是一個稱號,更是群眾對她多年扎根基層、傾情服務的最好認可。
建言獻策:以專業智慧助力法治南通建設
作為人大代表,她始終以法律專業為依托,圍繞司法改革、民生熱點、營商環境等領域提出多項高質量建議:
推動律師遠程會見平臺落地,保障律師執業權利;
關注“立案難”問題,推動立案登記制全面落實;
建言加強網絡餐飲監管,守護百姓“舌尖上的安全”;
持續聚焦民營企業法治保障、基層普法宣傳,為南通法治化營商環境注入專業力量。
初心不改:法治是她融入生命的信仰
從推動“勝訴退費主動退”機制落地,到助力“類案同判體系”建設;從參與法律服務創新,到擔任政府法律顧問——黃華雷始終以專業與熱忱,踐行一名法律人的使命。
“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融入生活的溫度。”她輕聲說道,“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,讓更多人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力量。”